民國廿五年夏,紹興縣修志會的採訪員童谷簳坐船下鄉探訪。
當時紹興縣分為十區廿五鎮五十五坊一百零四鄉一千四百七十一村,修志會採訪員的工作是到分配的村里實地調查,豐富修志的資料。由於紹興是水鄉,修志會向船廠租船供採訪專員深入。童谷簳字鼎璜,名字出現紹興蕺山中心小學宣統三年第四屆的畢業名單,當天的計劃是到梅墅,那時叫做後梅村,走訪祁承㸁密園曾經的所在,祁彪佳的寓山也在附近,現在祁氏後裔仍居此。他的船從紹興城西南角的水偏門出城,走上三百年前祁彪佳進城返家的水路,全程估計不到半日光景。梅墅上岸他打聽祁姓人家,請問族中長輩,最後「獲見」祁彪佳第十一世孫祁允(字子明)先生。祁子明觀察來人,自我介紹是紹興修志會採訪專員,配戴著紹興縣職員證章,三十多歲年紀,代表了公家的誠意而非某個好奇訪幽者。他忽然意識到今天會不會是那個大日子?祁氏家族默默熬了整個清朝的秘密,等了三世紀的「好義大人」,壓在他身上十世代「不敢」與「無力」刻印的愧疚,終於要得到疏解了。祁氏一門心防打開,將藏了多少春秋輪到他保護的祁彪佳著作全部取出,一共三十五種共二百零九冊,其中有十五冊日記,自崇禎四年辛未(1631)秋八月一日起到乙酉(1645)夏閏六月四日祁彪佳殉國前二日止,是明朝少見的長期日記。十五冊大部份都被重抄保存,最後兩年甲申和乙酉則是祁彪佳的親手字跡。蓬門今始為君開;童谷簳竟然做了張華進入了瑯嬛福地看到了聞所未聞的書寶藏。他即刻回報修志會,同人「皆.狂.喜」,一起前往梅墅「肅敬拜觀」。他們跟祁子明先生先借去十五冊日記鈔寫副本,鈔資由朱仲華(字承洵)慨助六十金。

